注,下文全是干货,会在生活中帮助你,如果你学习能力不是很强,遇到突发事件还是得120,本文只负责科普,不负责急救,若出事,与本文和本博客无关。
出血
任何创伤均可发生的并发症,又是主症,它是威胁伤员生命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
失血量和速度是威胁生命健康的关键因素
健康成年人的全身血量大概在4000-5000毫升左右,占人体体重的四分之一;如果一次性急性出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也就是800毫升以上,可以出现很多症状,比如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当一次性出血量超过30%时,也就是1200毫升以上,会出现休克甚至会危机到人的生命。
内出血
血液从损伤的血管流出后,向皮下组织肌肉体腔等注入。
形式:组织内出血、体腔出血和管腔出血。
内出血中的体腔出血,如肝脾破裂或血胸多有严重的休克,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外出血
血液从创口往外流出。
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随心脏跳动的频数从伤口向外喷射,速度很快,危害性很大;
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或紫红色的,徐缓均匀地从伤口流出;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红色的,像水珠样地从伤口流出,多数能通过自身凝固止血。
冷敷法
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部后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增加血管外压,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用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
抬高伤肢法
将患肢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在动脉或较大静脉出血时,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指压止血法
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临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最简捷的止血措施,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加住血管为止。
止血带止血法
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如果无橡皮止血带,现场可用宽布条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
应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部位很重要,应该先将患肢抬高,然后再上止血带,止血应该扎在伤口的近心端。
在扎止血带的时候一定要有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加上衬垫,没有衬垫,用衣服扎在衣服的外面。
松紧度,一定是要远端摸不到脉搏为根本。扎上止血带以后,上肢应该每隔30分钟放松一次,下肢应该每隔6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的时间大概1到2分钟。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扎上止血带后一定要写明时间,以便于别人知道你的止血时间是多少,这样以便于放松。
止血带结扎的标准位置点:上肢为上臂的上1/3部,下肢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
常用的包扎物品有绷带、三角巾、无菌纱布,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洁净的毛巾、衣服、被单等代替。
急救包扎一般是从伤处的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包扎,包扎的时候尽可能使四肢远端外漏,以便于观察末梢血液的循环情况。
常用的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反折螺旋形包扎法,八字形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八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
方法一: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做环形包扎结束。
方法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八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三角巾包扎法
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下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
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近并向上翻转固定。
应用绷带包扎注意事项
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
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讲失去包扎的作用。
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
骨折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叫骨折。
发生骨折的原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
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者粘膜完整。骨折的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开放性骨折
骨折的锐端穿破皮肤直接与外界相通。
完全骨折
整个骨的连续性,包括骨外膜都完全破裂。
不完全骨折
骨的连续性没有完全破坏,或者是骨小梁的一部分连续性中断的骨折。
依据骨折的形态可分为:粉碎性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嵌入骨折、裂纹骨折等。
骨折时的症状
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拒绝疼痛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骨折体征
疼痛,出现一些肿胀和皮下的瘀血,出现功能障碍,畸形,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能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时的处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救命在先防治休克。如果有休克的前兆症状,应该先进行处理,然后再处理骨折。
早期就地固定,骨折以后及时固定,可以避免断端移位,防止加重损伤。
先止血,再包扎固定,有出血时应该选择适宜的止血方法,止血以后再包扎进行固定。
临时固定
骨折时用夹板、绷带将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其阿里,使伤部不再活动,称为临时固定。
上肢骨折的临时固定
锁骨骨折:用两个棉垫分别置于双侧腋下,然后用双环包扎法或八字形包扎法,最后以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
肱骨骨折:用2-4块合适夹板固定上臂,屈肘90°,用悬臂带悬吊前臂于胸前,最后以叠成宽带的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若无夹板,可用布带将上臂包缠在胸部侧方,并将前臂悬吊胸前。
前臂及腕部骨折:用1-2块有垫夹板在掌背侧固定前臂,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大悬臂带悬吊胸前。
手部骨折:用手握纱布棉花团或绷带卷,然后用有垫夹板或木板置于前臂掌侧固定,用大悬臂带悬吊于胸前。
下肢骨折的临时固定
股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伤肢外侧和内侧,外侧上自腋下,下达足跟,内侧自大腿根部至足部。夹板内面应垫软物,然后用布带进行包扎固定,在外侧做结;若无夹板,可将两腿并扰捆在一起。
髌骨骨折:在腿后放一夹板,自大腿至足跟,用布带在膝上、膝下和踝部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防止屈曲。
胫腓骨及踝部骨折:用夹板1-2块,上自大腿中部,下达足跟部,或用一长钢丝托板,上自大腿中部,下在足跟部转成指教,包扎固定。
胸椎腰椎骨折:多人进行搬运,分别于患者两侧,用双手托起背部、腰部、臀部和大腿(若颈椎骨折可一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几人托起的力和时间要保持一致,使脊柱保持水平位,缓慢地搬放于硬板单架上。也可用滚动法,即将担架置于病人体侧,一人稳住头,其余将病人推滚到木板或担架上。要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伤员坐起或站起,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不论伤员是仰卧或者俯卧,尽可能不要变动原来的位置。
关节脱位
也称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一般关节脱位常常是由肩及暴力所引起的。最常见的关节脱位:肩关节的前脱位以及肘关节的后脱位。
关节脱位的分类
脱位原因:外伤性脱位和病理性脱位
脱位程度:完全脱位和半脱位
脱位时间:新关节脱位、陈旧性关节脱位和习惯性关节脱位
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关节脱位和闭合性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的症状和体征
出现疼痛和压痛。因为关节脱位以后局部的组织受到损伤,一定会存在疼痛压痛。
肿胀,因为关节脱位导致周围的组织出现了损伤,血管出现了破裂,所以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就会引起肿胀。
关节功能丧失。
畸形。脱位以后导致正常的关节就不能称为关节,所以出现了畸形。
关节脱位急救原则
应该尽早对脱臼的关节予以复位,越早越好。越早复位越容易,而且损伤越小。
复位以后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上,同时加强功能锻炼。
如果没有复位的条件,应该立即用夹板或者绷带在脱位所形成的支持下给予固定,然后紧急送医院进行急救。
尽量将脱位的关节,按原来脱位的途径退回到原处。
肩肘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用大悬臂带悬挂伤肢悬臂于屈肘位。
肘关节脱位:最好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固定后再用大悬臂带挂起前臂;若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固定伤肢。若现场无三角巾、绷带、夹板等,可就地取材,用头巾、衣物、薄板、竹板、大本杂志等作为替代物。
心脏骤停
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重缺氧、缺血,表现为无反应(无意识)、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三无症状,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可导致死亡。
当一个人心脏停搏以后,三秒就会感到头晕,十秒就会出现晕厥。停搏30到40秒以后,瞳孔就出现了散发。一分钟以后呼吸就会停止,大小便就会失禁,一般认为心脏停搏4到6分钟,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一个损伤。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的维持呼吸以及心率的抢救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胸外按压以及人工辅助通气。
人工呼吸:主要是针对患者用人工被动扩张与缩小胸廓的方法,使空气重新进出肺脏来实现气体交换,属于心肺复苏的一部分。或者单独应用于单纯呼吸停止而心跳正常的人群。
心脏按压:是急救的一种措施,通过规范按压胸外,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人的脑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只能维持六分钟的存活。心肺复苏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心脏胸外挤压法。要求在5-10秒内完成心搏呼吸骤停的快速判断。
心脏胸外按压
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地压迫左右心腔室,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从而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的自主主旋律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胸外按压的操作中如果出现了一下症状和体征,说明按压是有效的。
能摸到颈动脉或者股动脉的搏动。
上肢收缩压能达到60毫米汞柱以上。
口唇、甲床颜色较前红润。
瞳孔出现了缩小。
心肺复苏步骤
判断有无意识: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如呼唤无反应,应检查呼吸有无(掐人中穴或其他动作),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高声呼救:如确定意识丧失,应立即高声呼救;按应急预案程序有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呼唤他人一起来抢救,有条件的可以让别人帮忙去取便携式的除颤仪。呼救的同时应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身体平直,无扭曲;摆放的地点在地面或硬板床。
徒手开放气道:压头抬颌,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首先清理口腔,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然后压头抬颌,使头部后仰,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动作轻柔,防止颈部过度伸展,防止压迫气道。
人工呼吸:捏住鼻孔,轻压环状软骨,防止空气泄漏或进入消化道。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吹气时不能漏气。连吹2次,让病人出气,每次吹气量400-600ml,每分钟约10-18次,以患者胸部抬起为宜,吹起持续2秒,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胸部按压:位置为胸骨下1/2处或乳头连线中央,最好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双臂绷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双臂形成一直线,与患者胸部垂直,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往下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部,放松不离位。按压频率最少每分钟一百次,下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按压深度至少胸骨下陷5cm,有效标准是能触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反复交替进行,比例为30:2。
徒手搬运
单人搬运:由一个人进行搬运。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双人搬运:倚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搬运法、平卧托运法。
器械搬运法
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同时要注意保暖。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
工具运送
如果从现场到转运终点路途较远,应组织、调动、寻找合适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运送伤病员。
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
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
呼吸困难: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昏迷: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
休克: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
注意事项
必须先急救,妥善处理后才能搬动。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好时,切忌随意搬动。
运送时尽可能不摇动伤病者的身体。若遇脊椎受伤者,应将其身体固定在担架上,用硬质担架搬送。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动容易加重脊髓损伤。
根据不同的伤情和环境采取不同的搬运方法,避免再次损伤和由于搬运不当造成的意外伤害。
搬运过程汇总,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温、出血、面色病情变化,注意患者体位,并给予保暖。
救护人员在搬运时,应经常地交谈,以保持协调一致。
休克
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者是全身的综合征。一般休克临床上表现为急性的周围循环衰竭,有效的循环血量显著减少。病理表现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的血液灌流不足,而引起组织器官缺氧,代谢的障碍以及细胞的受损,导致血压下降。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多见于各种创伤引起的大血管破裂,眼中的皮肤烧伤,或大量出汗、频繁呕吐和腹泻等引起细胞外液量急剧下降,出现严重的失水、失盐而导致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
由心功能障碍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和微循环障碍等导致的休克。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过敏性休克
机体对某些药物、食物、血清等过敏引起的休克。如青霉素、抗毒素血清等,可造成瞬间死亡。
神经源性休克
主要指强烈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休克。如剧烈疼痛,精神紧张,麻醉药、降压药使用过量等。
感染性休克
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如休克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暴发性流脑等。
休克的症状和体征
全身无力、头晕眼花、皮肤湿冷、出汗、面色苍白或青紫、表情淡漠是微循环血流不足的表现。
呼吸短浅、心率加快、脉搏细弱是休克的预兆,焦虑、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昏迷是心脑缺血的表现。
恶心呕吐、口干、出冷汗。
血压下降、四肢湿冷。
休克的预防及急救处理措施
对于休克病人要尽早进行急救,应迅速使病人平卧安静休息。
患者一般采取头和躯干部抬高10度,下肢抬高约20度的体位,这样可增加心血量并改善脑部血流的状况。
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清楚口中分泌物或异物,对病人要保暖,但不能过热,以免皮肤扩张,导致血管床容量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和增加氧的消耗。
在炎热环境下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尽量不要搬动病人。若伤员昏迷,头应侧偏,并将舌头牵出口外,必要时吸氧和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合谷、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
在急救的时候,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同时应迅速请医生或及时送医院处理。对休克病人应尽量避免搬运颠簸。
若发生危险,请及时拨打救助电话,本文仅供参考。
博客可以插入b站视频,视频效果会更好?
翻了没找到这么全的